在2月份,各类商品市场中,船燃市场引起了不小的关注。根据生意社商品分析系统的数据,截至2月28日,国内燃料油180CST的均价较月初有所上涨,达到了5706元/吨,较2月1日的5576元/吨上升了2.33%。尽管价格整体上行,但在月末时,船燃市场行情报价却出现了小幅回落,这一波动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讨论。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推动了船燃的价格持续上涨,而又是什么原因让它在月底时回落呢?
本月,船燃市场的价格趋势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首先,在2月的中上旬,船燃混兑原材料的价格持续上涨,直接支撑了船燃市场中的价格走高。这段时间里,航运市场的船东们对船用油的需求持续,并未显著减弱,整体成交情况可圈可点。
然而,到了下旬,船燃混兑原材料的价格却开始回落,让船燃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也相应松动。同时,下游航运市场的需求出现了疲态,船东们的补油意愿下降,成交大多分布在在小单交易,市场显得相对冷清。所有这些变化都在引导着船燃价格向整理阶段过渡。
观察不一样的地区的船燃报价,能够准确的看出区域间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性。以中燃大连地区的报价为例,燃料油180CST低硫燃料自提报价6100元/吨,而燃料油120CST的自提低硫报价则为6200元/吨。相对而言,中燃上海地区的燃料油180CST报价为5580元/吨,120CST报价为5680元/吨。这种差异反映了各地市场需求和供给状况的不同。
船燃市场的变化不仅受到国内因素的影响,国际原油市场的波动同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2月份的国际原油价格趋势中,因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整体呈现震荡下行行情。首先,美国商业原油和汽油库存的上涨,市场对贸易争端的忧虑,以及特朗普重申将提高美国原油产量的消息,都对国际油价造成了压力。
而随着中旬市场对美国加征一定的关税影响需求的担忧逐渐减弱,国际油价开始有所反弹。下旬,随着俄乌局势的变化及美国可能对多国加征一定的关税的消息传出,国际油价再度回落。这样的价格波动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对船燃市场的直接影响。
在国际燃料油方面,新加坡作为全球主要燃料油交易中心,其库存情况同样需要我们来关注。截至2月26日的一周内,新加坡的液态燃料油库存一下子就下降,达到14周以来的最低点。这样的变化表明,其市场的紧张程度在加剧,可能会对未来的船燃供应链产生影响。
同时,新加坡轻质馏分油库存的增长,以及中质馏分油库存的下降,也为分析航运市场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区域内市场的供需状态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船燃市场可能会受到进一步影响。
纵观整个2月份的船燃市场行情,自提低硫报价跌宕起伏,背后则是混兑原料价格的直接驱动,以及国际市场波动的间接影响。在供船市场上,航运市场运力恢复缓慢,船多货少的局面依然难以根本改善,市场整体依然处于观望状态。
未来的几个月,船燃市场的价格或将处于整理阶段,关注市场的基本面变化,将是解决运力、需求与价格问题的关键。在这个多变的市场中,再次提醒相关企业和投资者,要重视原油的国际价格趋势以及全球经济的变化,做到未雨绸缪,以应对马上就要来临的市场挑战。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